職場放大鏡 讀《戀愛偏差值》 2002-12-08 |
文/NAOKI 2002/12/07 《戀愛偏差值》滿寫實也值得一看的片子,大部份的人看過之後,都不太喜歡《第一話》所營造出來的誨暗與負面的色調,但不容否認這一話給人的印象最深刻,衝擊性也最大。當大家都忙著把焦點全都放在山村是受害者身上,不由自主地寄於無限同情&憐憫,說實話對於山村伶子,我是不怎麼同情她的,總覺得她有點咎由自取,全然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在順遂中對於周遭人、事、物總顯現出一付事不關己的冷漠。 好比說男友為什麼會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提分手?山村一直要男友給她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根本就還搞不清楚「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問題出在那裡?心裡的怨懟,傷心,以及一連串的「怎麼可以這樣對我?」自我催眠迷失了自己我?一味地緬懷過去,拋不去的矜持與執念,跟蹤、潛入一連串脫序演出?說穿了這是一種逃避的心態。 只想著朋友為什麼會這麼無情地對待?忙著顧影自憐的同時,沒有好好地思前觀後的想一想?山村經常把很多事都視為理所當然,好比說她把男友當空氣,忽視他的存在與彼此的互動,直到失去方知愛過,唉!很多愛情的悲劇導因於「自以為是」。平日順遂的山村,面對情變無法自持,一向工作認真的她也無心工作,被虎視耽耽在一旁等待機會的同事惠美(菊川怜 飾)有計畫的搶走了功勞,沮喪的情緒還險些丟了工作,這該怪誰?我們總是習慣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裡,拼命地去檢討和反省別人的過錯與不該,卻忘了也該省視一下自己?試想,許多事情不會無緣無故發生,果真要怪,也應該怪自己警覺心與本事不夠吧! 大家總免不了會譴責山村的朋友為什麼表現出來一種隔岸觀火的幸災樂禍?怪這些落井下石的朋友真不夠意思。不可否認,戲裡面的女人都很詭異。看到著,腦子裡突然閃過莎士比亞的《奧賽羅》這部悲劇。真樹子也好,美穗或是惠美也罷,這些見不得別人好的個性,實在是像極了奧賽羅裡面的伊阿果(Iago),我們知道,伊阿果是導致奧塞羅悲劇的主因。 伊阿果通常都是自己身邊的熟人,他(他)們總以朋友的姿態出現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不設防?正因為是朋友,對我們的背景多少都某個程度上的解瞭,糟就糟在狡猾的伊阿果總是見不得別人好,她(他)們通常都想跟我們保持某個程度上的有好關係,所以不會明白將動機顯現出來,這種心思細密的壞人,他(她)們所造成的殺傷力比當面攻擊我們還大,伊阿果是那種打從心裡就要我們過的不好的人,講白一點,只差沒有指著我們的鼻子說:「我希望看到妳/(你)失敗,一旦見妳/(你)快樂或成功,我就有氣...。」面對伊阿果的相處之道,是時時要保持警覺心。如果很不幸地,我們的好朋友中有伊阿果,偏偏又無法跟她絕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把隱私對她們訴說;如果你覺得跟伊阿果為友是痛苦的,乾脆遠離這號朋友吧。 朋友看完這一話曾對我提到:「怜子對自身的醒悟很感人,責己從來都不是件易事,要腦袋夠清醒,如果怜子跟著隆司遠走倫敦,恐怕只是從一個桎梏跳進另一個枷鎖當中?想完全站起來是必須靠自己的,怜子選擇繼續留在公司內是對的,如果改變心態多加一點努力、多一點的勇氣,只要有能力,機會總是會再度降臨,我想每一個崗位也都能有發揮所長的地方,端看自己怎麼做。」朋友這段話說來中肯,想必也是浮沉職場數十年來的有感而發 吧!朋友笑著又說:「大家都很討厭菊川伶所飾惠美這個角色,我則不然?因為這樣的角色在職場上多的是,說的現實一點,懂得把握機會,沉著應對,耍一點小手段,對人面面俱到,這樣的人只要逮到一個機緣,前途無可限量。」我似乎也無法否認這樣的說法,必竟充滿競爭力的職場,確實是現實的嚇人!與其怪公司對不起自己,還不如努力地去創造自己的被利用價值,如果自己本事了得,像菊川伶這種角色何懼之有?
編劇讓山村透過隆司有了自省的機會,岡田准一所飾的隆司,令人充滿好感度,身邊能有個這樣貼心的朋友,真是再幸福也不過。唯川惠運用自己職場數十年的經驗,精準的傳遞出女性在職場的悲歡喜樂的種種糟遇。「較勁」對友誼的殺傷力很大,對人的自尊心折損率偏高,山村經歷過這些事得以重新再出發。所謂「塞翁失馬,焉之非福」不正如「福禍相依」的道理嗎? 三個故事四個女主角,相形之下,常盤主演的《party》氣勢上與故事張力上遠不及第一話與第三話,平凡的OL想飛上枝頭當鳳凰是很普遍存在的心態,稻垣的平淡演技讓夏目這個角色說服力大打折扣。琴子與夏目間愛情的肇因太過詭異?有人說琴子真是可笑,為什麼被夏目耍的團團轉還要相信夏目?感情的事多的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捱的心甘情願,那裡須要道理? 希望自己能在職場展露頭角的琴子,對工作好高騖遠的心情也表現在看待自己的愛情上。人總是喜歡看著遠方,寄情於未竟之夢,很容易忽略身邊的幸福。唯川惠讓琴子在提燈影滅,在繁華落盡之後還能尋回自我,這樣也挺好。 在《第三話》裡發現財前直見比起《東京夜未眠》優很多,瑞子跟千繪之所以能成為好朋友主要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她們雖然同公司但各屬於不同部門與階層,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梗在中間,當朋友是比較容易的。如果,她們兩個是同一部門的人,或許這樣的友誼不會存在?甚至極有可能重演一次山村跟惠美的事件?在職場沉浮多年,見多了因利害關係翻臉的朋友?說起來無奈,現實殘忍誰能說這不是一種人生? 當我們隨著歲數增長歷練增加,嚐過了一些人情冷暖,或多或少變得世故了而不自覺?我們終會發現,在不斷有機會去認識的新朋友的同時,卻鮮少有機會真正的付出時間去熟悉彼此,於是乎,彼此都碰觸不到對方的真心!有時不禁想反問在自己的周圍,在認識的人裡,能真正信任的究竟有幾人?誰又會把我放在一定的地位為我著想?看完這三個故事我的心底有了這樣的聲音。記得曾經有人說過:「相信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屬於自己的魔鬼與天使,而我們自己也在有意無意間成為了別人心目中的天使或是魔鬼?」很多時候,我們所認定的好與壞之中,往往也只不過是事物的一體兩面,如此而已! |
124人說讚 讚一個 關聯:戀愛偏差值
|
NAOKI 2001-2006,ALL RIGHTS RESERVED
|
|
|